詹姆斯·B·萨姆纳

詹姆斯·巴彻勒·萨姆纳 (1946)

詹姆斯·巴彻勒·萨姆纳(英語:James Batcheller Sumner,1887年11月19日—1955年8月12日),美国化学家,194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

小作品圖示这是一篇关于美国科学家的小作品。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。

生平

小作品圖示这是一篇與化學家相關的小作品。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。

詹姆斯·巴切爾·薩姆納於1887年11月19日出生在馬薩諸塞州的坎頓,是查爾斯·薩姆納和伊麗莎白·蘭德·凱利的兒子。17歲時,薩姆納在打獵時被同伴意外擊中,使他的左臂在肘部以下被截肢。事故發生前他一直是左撇子,之後他不得不學習用右手做事。[1]薩姆納於1910年在哈佛學院獲得學士學位.[2] 在他叔叔的棉織廠工作了一段時間後,他接受了艾利森山大學的教職。[1]

此後,他在伍斯特理工學院擔任化學助理,但於1911年辭職以便在哈佛醫學院跟隨奧托·福林教授學習生物化學。盡管福林認為一個獨臂人不可能在化學領域取得成就, 從而建議他改修法律,薩姆納仍然堅持了下來並在1914年6月獲得了博士學位。之後他收到邀請擔任康奈爾醫學院的生物化學助理教授. 他一直擔任這一職務直到1929年被任命為生物化學的正式教授。[1]

榮譽

1901年-1925年

1901年:范托夫 / 1902年:费歇尔 / 1903年:阿伦尼乌斯 / 1904年:拉姆齐 / 1905年:拜尔 / 1906年:莫瓦桑 / 1907年:比希纳 / 1908年:卢瑟福 / 1909年:奥斯特瓦尔德 / 1910年:瓦拉赫 / 1911年:居里 / 1912年:格林尼亚萨巴捷 / 1913年:维尔纳 / 1914年:理查兹 / 1915年:维尔施泰特 / 1918年:哈伯 / 1920年:能斯特 / 1921年:索迪 / 1922年:阿斯顿 / 1923年:普雷格尔 / 1925年:席格蒙迪

1926年-1950年

1926年:斯韦德贝里 / 1927年:威兰 / 1928年:温道斯 / 1929年:哈登奥伊勒-切尔平 / 1930年:费歇尔 / 1931年:博施贝吉乌斯 / 1932年:朗缪尔 / 1934年:尤里 / 1935年:F·约里奥-居里I·约里奥-居里 / 1936年:德拜 / 1937年:霍沃思卡勒 / 1938年:库恩 / 1939年:布特南特鲁日奇卡 / 1943年:德海韦西 / 1944年:哈恩 / 1945年:维尔塔宁 / 1946年:萨姆纳、诺思罗普斯坦利 / 1947年:魯賓遜 / 1948年:蒂塞利乌斯 / 1949年:吉奥克 / 1950年:迪尔斯阿尔德

1951年-1975年

1951年:麦克米伦西博格 / 1952年:马丁辛格 / 1953年:施陶丁格 / 1954年:鮑林 / 1955年:迪维尼奥 / 1956年:欣谢尔伍德谢苗诺夫 / 1957年:托德 / 1958年:桑格 / 1959年:海罗夫斯基 / 1960年:利比 / 1961年:卡尔文 / 1962年:佩鲁茨肯德鲁 / 1963年:齐格勒纳塔 / 1964年:霍奇金 / 1965年:伍德沃德 / 1966年:马利肯 / 1967年:艾根诺里什波特 / 1968年:昂萨格 / 1969年:巴顿哈塞尔 / 1970年:莱洛伊尔 / 1971年:赫茨贝格 / 1972年:安芬森摩尔斯坦 / 1973年:菲舍尔威尔金森 / 1974年:弗洛里 / 1975年:康福思普雷洛格

1976年-2000年

1976年:利普斯科姆 1977年:普里高津 / 1978年:米切尔 / 1979年:布朗维蒂希 / 1980年:伯格吉尔伯特桑格 / 1981年:福井谦一霍夫曼 / 1982年:克卢格 / 1983年:陶布 / 1984年:梅里菲尔德 / 1985年:豪普特曼卡尔 / 1986年:赫施巴赫李遠哲波拉尼 / 1987年:克拉姆莱恩佩德森 / 1988年:戴森霍费尔胡贝尔米歇尔 / 1989年:奥尔特曼切赫 / 1990年:科里 / 1991年:恩斯特 / 1992年:马库斯 / 1993年:穆利斯、史密斯 / 1994年:欧拉 / 1995年:克鲁岑莫利纳罗兰 / 1996年:柯尔克罗托斯莫利 / 1997年:博耶沃克斯科 / 1998年:科恩、波普 / 1999年:兹韦勒 / 2000年:黑格麦克德尔米德白川英树

2001年-

2001年:诺尔斯野依良治沙普利斯 / 2002年:芬恩田中耕一维特里希 / 2003年:阿格雷麦金农 / 2004年:切哈诺沃赫什科罗斯 / 2005年:肖万格拉布施罗克 / 2006年:科恩伯格 / 2007年:埃特尔 / 2008年:下村脩查尔菲钱永健 / 2009年:约纳特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 / 2010年:赫克根岸英一铃木章 / 2011年:谢赫特曼 / 2012年:莱夫科维茨科比尔卡 / 2013年:卡普拉斯列維特瓦舍尔 / 2014年:貝齊格赫尔莫尔纳尔 / 2015年:林达尔莫德里奇桑贾尔 / 2016年:索瓦日斯托達特費林加 / 2017年:杜博歇法蘭克亨德森 / 2018年:阿諾德溫特史密斯 / 2019年:古迪納夫惠廷厄姆吉野彰 / 2020年:沙尔庞捷道德纳 / 2021年:利斯特麦克米伦 / 2022年:贝尔托齐梅尔达尔沙普利斯 / 2023年:巴文迪布鲁斯叶基莫夫

注:年份不一定是實際獲獎時間,1914年、1918年、1920年、1921年、1925年、1927年、1938年、1943年、1944年的獎項都延後一年頒發。
规范控制数据库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
国际
  • FAST
  • ISNI
  • VIAF
  • WorldCat
各地
  • 加泰罗尼亚
  • 德国
  • 以色列
  • 美国
  • 捷克
  • 荷兰
人物
  • 德意志传记
其他
  • SNAC
  • IdRef
  1. ^ 1.0 1.1 1.2 1.3 1.4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46. NobelPrize.org. [2022-10-11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-11-20) (美国英语). 
  2. ^ Carey, Charles W. (2014-05-14). American Scientists. Infobase Publishing. pp. 354–355. ISBN 9781438108070
  3. ^ James B. Sumner. John Simon Guggenheim Memorial Foundation. [2022-10-11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-06-10) (美国英语). 
  4. ^ James B. Sumner. www.nasonline.org. [2022-10-11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-10-14). 
  5. ^ James Batcheller Sumner.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& Sciences. [2022-10-11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-11-29) (英语)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