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號鋼琴奏鳴曲 (貝多芬)

降B大調第11號鋼琴奏鳴曲作品22,是貝多芬鋼琴奏鳴曲,於1800年間創作及完成,1802年出版,這首是貝多芬自己覺得最自豪的早期奏鳴曲作品[1]。與第12號鋼琴奏鳴曲一樣,都是與第1號交響曲為同期作品。作品題獻於他的其中一位贊助人布朗勒伯爵英语Johann Georg von Browne

本曲以早期奏鳴曲而言,篇幅較為長,全曲演奏時間連重覆約為27-30分鐘。

樂曲結構

I. Allegro con brio

II. Adagio con molto espressione

III. Menuetto

IV. Rondo: Allegretto

播放这些文件有问题?请参见媒體幫助。

本奏鳴曲共有四個樂章,分別是:

  • 第一樂章:煇煌的快板(Allegro con brio)common time
  • 第二樂章:持續而富感情的行版(Adagio con molto espressione)
  • 第三樂章:小步舞曲(Menuetto)
  • 第四樂章:迴旋曲,小快板(Rondo, Allegretto)

樂曲分析

第一樂章

第二樂章

第三樂章

第四樂章

注釋

  1. ^ "Artur Pizarro — The Beethoven Sonata Cycle" 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互联网档案馆), BBC Radio 3 (accessed August 3, 2015).

外部連結

  • 波恩貝多芬之家有關《第11號鋼琴奏鳴曲》資料 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互联网档案馆(德文)
  • 希夫·安德拉斯談論貝多芬的《第11號鋼琴奏鳴曲》 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互联网档案馆
  • 貝多芬《第11號鋼琴奏鳴曲》: 国际乐谱典藏计划上的乐谱
  • 贝多芬《第11号钢琴奏鸣曲》创作历程的介绍及对音乐内容的评论(英文)
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:第11號鋼琴奏鳴曲
貝多芬鋼琴獨奏曲
鋼琴奏鳴曲
早期
  • f小調第1號,作品2/1
  • A大調第2號,作品2/2
  • C大調第3號,作品2/3
  • 降E大調第4號“大奏鳴曲”,作品7
  • c小調第5號,作品10/1
  • F大調第6號,作品10/2
  • D大調第7號,作品10/3
  • c小調第8號“悲愴”,作品13
  • E大調第9號,作品14/1
  • G大調第10號,作品14/2
  • 降B大調第11號,作品22
  • 降A大調第12號,作品26
  • 降E大調第13號,作品27/1“幻想曲似的”
  • 升c小調第14號“月光”,作品27/2
  • D大調第15號“田園”,作品28
中期
  • G大調第16號,作品31/1
  • d小調第17號“暴風雨”,作品31/2
  • 降E大調第18號,作品31/3“狩獵”
  • g小調第19號,作品49/1
  • G大調第20號,作品49/2
  • C大調第21號“華爾斯坦/黎明”,作品53
  • F大調第22號,作品54
  • f小調第23號“熱情”,作品57
  • 升F大調第24號,作品78“特蕾絲”
  • G大調第25號,作品79
  • 降E大調第26號“告別”,作品81a
  • e小調第27號,作品90
晚期
  • A大調第28號,作品101
  • 降B大調第29號“槌子鍵琴”,作品106
  • E大調第30號,作品109
  • 降A大調第31號,作品110
  • c小調第32號,作品111
變奏曲
小品
其他
规范控制数据库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
各地
  • 法国
  • BnF data
  • 德国
其他
  • MusicBrainz work